诗圣骚韵传干古,再向草堂论遗风
——周平教授在杜甫草堂的讲座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2023年4月15日10点,由中华诗歌研究院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爱成都,迎大运一诗歌传万家”系列讲座在成都市杜甫草堂博物馆草堂书院举行第一讲——
《诗圣杜甫的五个评价维度》。本次讲座由原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成都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周平教授主讲并带领听众一同游览了杜甫草堂博物馆。
周平教授由康德的名言引入“圣”的概念,并从字形等多方面讨论“圣”的含义,由此提出了“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的问题,本次讲座他将从“聪明才智,儒家传统理念,时代背景,生存环境,思想与艺术集大成”这五个维度来回答该问题。
首先,在“聪明才智”维度上,周平教授以《壮游》等诗为核心,讲述了杜甫早年的经历:少思即壮,六岁观公孙娘子舞剑,深受其雄浑奔放之气感然,由此触类旁通。后又遍游吴赵齐越之地。这两件事对杜甫的诗歌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之所以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便是从剑势中窥得诗的收放开合之式,从广游天下中获得卓博的见识,然后,周平教授又从“儒家传统文化”“时代背景”和“生存环境”三个方面出发,然后,周平教授又从“儒家传统文化”“时代背景”和“生存环境”三个方面出发,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兵车行》《石壕吏》等诗
核心,以杜甫的求官经历为线索,讲立体人村述了杜甫的忧患意识为内核的儒式圣”所谓人格与求官不遇的现实,战乱不继的时代背景的冲突。他的一生都在选择略诀求官路上奔波,公元735年,他进士不中,公元747年再考,又赶上考官冲突,向我们极力展示了一个拥有立体人格的杜甫,更突出展示了“诗圣”所谓“圣”的形象。
最后,由于时间有限,周平教授选择略讲“思想与艺术集大成”这一方面,将更多的时间留与观众的互动。周平教授向听众提出了“杜甫一生多病,他最好的方式就是静养,事实上他在成都和川东奉节䕫州都有较好的生存环境,但他为什么要一直漂泊流浪?”的问题,引起了会场的热烈讨论,多名观众争先作出回答与周平教授互动。其中,有听众就杜甫的集体优患意识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并得到了周平教师与现场听众的认同。在互动环节,除了周平教授向观众抛出问题外,在场的听众也积极地周平教授提问求教,在这样的思想碰撞中,会场的氛围被再次推向了高潮。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最后,周平教授以这副草堂对联作为结束语,以诗意的语言这场以“诗圣”为题的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22级 汉语言文学 肖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