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服务 > 清昼文创公司   正文
【非遗文化】螺钿
2025-06-10

历史背景

螺钿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在西周燕国墓地发掘一件彩绘兽面凤鸟纹漆器是迄今所见的最早的螺钿漆器之一,唐代,螺钿工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铜镜漆背螺钿,更是这一时期的工艺瑰宝;明代是漆器的发展和繁荣时期,当时出现了厚螺钿与薄螺钿作镶嵌并存的局面;清代螺钿家具达到高峰,且受到清朝宫廷的青睐。有资料显示,1771年两淮盐政在进贡清廷的单子上,就有10余件扬州漆器螺钿家具,当时它们均存放在圆明园之中。

工艺用途

螺钿一般多施于珍贵的硬木家具上,比如紫檀、黄花梨、红木等其中以红木居多。而苏式家具中的螺钿很少单独使用,并经常掺和在其他镶嵌物之间,如翠玉、象牙、彩石、珊瑚等,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百宝嵌”。除家具螺钿工艺外,漆器螺钿也很知名,其中以扬州点螺漆器的名声最大。点螺漆器,大多为杯盘、碟、匣等小件玩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另外,螺钿还被制作成各色工艺品,例如佩件、朝珠、耳坠、手链、戒面、坠珠等,所用螺材有夜光螺、鲍鱼螺与砗磲壳等。

工艺分类

螺钿的镶嵌工艺技法非常丰富,通常可分为硬钿、软钿与镌钿三大类。硬钿又可分为厚片硬钿、薄片硬钿、衬色甸嵌、硬钿挖嵌;镌钿即镶嵌物高于地子;其中最著名的是软钿中的“点螺”,又称“点螺漆”它产于江苏扬州,兴于唐宋,盛于元明,至清初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螺钿制作流程

1.绘图:确定图案设计图纸,绘制两幅图稿,作观察稿和使用稿。2.选材取料贴图:选取鲍鱼贝、企鹅贝、黄蝶贝等为主要材料,配牛骨黄杨木为辅料,利用贝壳色彩对图案配色。选平整部位的贝壳,打磨至2毫米薄片。将制作图案搁下贴在打磨好的贝壳薄片上。3.手工锯图案:先为钢丝锯开齿,后为图案贝财打孔。钢丝锯穿入孔中,按照轮廓锯开。4.拼接制作稿:用锉刀修改锯出的贝壳图案,拼接并修改使接缝严密。5.载体定型:用胶水把拼接完成的图案粘贴于载体上。6.描贝壳轮廓:用拨针紧贴贝壳轮廓在载体上刻痕,在刻痕内用修边机挖槽,休整边缘并挖木,深度控制在两毫米。7.镶嵌:在槽内涂抹黄鱼胶,防止贝壳图案镶嵌,胶干后进行打磨。